f崂山区新闻网 > 崂山要闻 > 正文

四块天然巨石叠架成的崂山白云洞 来头还挺大

2020-04-22 14:10 来源: 青岛时尚
分享到:

崂山是海上名山,也是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。山中多古树名木,奇花异草,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文化遗产。

我们深入山麓野墺,探寻文物故事,展示崂山历史。今天,我们一起去探寻白云洞的秘密。

白云洞的故事

白云洞位于崂山东麓大仙山山巅,华严寺的西北,海拔380多米,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。

关于白云洞的由来,有两种说法:一种说法是白云洞常年白云围绕,特别有道教追求仙境的感觉,故称白云洞;另一种说法则是创立这个白云洞的道士叫田白云,所以就以道士的名字命名了此洞。

“道教崇尚洞穴,道教的神仙都居住在洞府里,所以道士也希望自己在洞府里修行,有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和寓意。”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义生介绍道。(张义生,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“崂山道教文化挖掘、整理与研究”)

据记载,白云洞始建于唐天宝二年,该洞依照自然地势灵活布局建筑,由天然巨石叠架而成,错落有致,烘托出庄严凝重的宗教朝圣氛围,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追求,是一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优秀道教建筑。

四块巨石按照方位,分别被命名为青龙、朱雀、白虎、玄武(东青龙、南朱雀、西白虎、北玄武)。

洞中有很多石刻,洞额镌的“白云洞”3字由同治年间日照进士尹琳基题写。

洞前的两棵古银杏,已逾千年,大可合抱;青龙石侧有一株古玉兰,也有二百余年树龄,是崂山玉兰花中最年长者,春季花开累累,如云似秀。

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写诗赞白云洞:古洞深藏碧山头,羽士已去白云留。愿叩柴扉访逸谷,不登朱门拜公侯。砚水荡净海底垢,笔尖点消九天愁。不求人间争富贵,但做沧桑一嘹鸥。

白云洞对于研究崂山道教文化有着重要意义:白云洞是金山派道士在清代活跃的重要宫观,有助于研究金山派清代在崂山的发展情况;此外,白云洞在近代传出了一本道书——《道乡集》,这本道书记载了居住在白云洞内的居士修练的一些方法,也是崂山道教现存的比较重要的一部典籍。

抗日战争时期,白云洞还曾被当成青岛保安大队的修械所使用。日军进攻时,正当白云洞道士邹全阳与日军周旋间,一位日军士兵发现了军械,向日军军官报告,日军军官大怒,抽出佩刀砍死了邹全阳,并枪杀了白云洞的四名道士和2名雇工,这便是“白云洞惨案”。

崂山道教建筑群凝结了道教古建筑、人文历史等多种内涵,体现出明清时期道教建筑古朴、典雅、严谨的典型特色,是北方道教建筑的典范之作。白云洞作为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,1982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 200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崂山区文旅委文化处四级调研员于伟东透露,为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,崂山区文旅委近期邀请了古建筑专家,对白云洞进行现场勘探,准备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,希望能让市民早日目睹白云洞当年的风采。

“文物保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,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崂山道教建筑群为时代永续利用!”于伟东说。

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
分享到:
©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